厦大“本栋”系列火箭成功发射
(资料图片)
厦大“本栋”系列火箭飞向苍穹。
两枚火箭由参与“空天报国”火箭研发实践课程的老师和专家团队带领学生共同研制。
近日,厦门大学创新研制的“本栋一号”和“本栋二号”两枚火箭在新疆尉犁试验场成功发射。
据了解,这两枚火箭属于二级固体动力火箭,两枚同时发射是为了执行双箭协同临近空间超声速伴飞任务。它们的最大飞行高度为41千米,最大速度达3.5马赫。火箭设计和研制过程中突破了同步发射、超声速大动压静不稳定级间分离和固体火箭协同伴飞等关键技术。
据介绍,“本栋”系列火箭的命名旨在致敬近代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厦门大学原校长萨本栋先生为厦门大学建设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2022年10月,厦门大学与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设“空天报国”火箭研发实践课程。这两枚火箭即由参与该实践课程的老师和专家团队带领学生们共同研制。
课程按项目分工分成总体、气动、结构、控制、电气、软件、测试、搜索等8个小组,来自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学院、信息学院等的20余名本科及研究生共同参与,是一次产教研融合、跨学科、跨阶段、个性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尝试。
“本栋”系列火箭,是厦大继研发“嘉庚一号”火箭之后重点打造的又一大型科研试验工程。2019年4月23日,厦大曾成功发射“嘉庚一号”火箭,那是一款新型带翼可回收重复使用的火箭,承担其研制任务的先进空天动力研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
记者了解到,2023年厦门大学“空天报国”火箭研发实践暑期学校已开放报名。本次暑期学校将从火箭研发的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基于自主开发的火箭总体设计平台和工程实践案例,详细解析火箭研发相关专业的基本概念、设计理念和工具方法。课程将会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航天发展现状,学习火箭研制流程,掌握总体、气动、结构、防热、软件、动力等基本设计原理与方法,为有志从事火箭研发的研究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厦门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嘉庚”号海洋科考船正式下水,到联合研制的“嘉庚一号”火箭、“海丝”系列卫星接连升空,再到如今“本栋”系列火箭双箭齐发,关键技术屡次突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厦门大学将在“上天下海”的征途上昂扬奋进,力争不断超越。(记者 林霞 通讯员 刘群 郭琛恺 文/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