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快讯 >详情

顾兵:防控微生物感染是坚定不移的事业

快讯 来源 :中国科学报 2023-05-18 18:09:31

“过去,人们认为临床科室是医院的主力军,包括检验科在内的医技科室只能算作辅助科室,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检验科在医疗机构中的平台科室作用越来越凸显。”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顾兵教授在接受《医学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如此定位,是因为检验科的质量水准直接关系到所在医院临床专科的诊治水平、病床周转率的高低、平均住院日的长短和住院费用的增减。

“简而言之,检验科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医疗系统中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的作用。”顾兵指出,有调查显示,在早期筛查、疾病诊断、用药指导、预后判断、疗效监测及疾病预测预警等全周期医疗决策中,70%~80% 的数据来源于检验医学。

?


(资料图)

顾兵

学科定位:精准快速的“侦察兵”

“如果将人类与病魔的抗争看作是一场战役,医院必定就是主战场,那么检验科就是战场上的‘侦察兵’。要想成为优秀的‘侦察兵’,一要精准,二要快速。”顾兵说。

具体而言,对于常规的生化检验、免疫系统检查,更强调精准性。“去年,我们通过了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认可。该管理体系将前期质量控制、检验性能验证、专业人员操作、检测报告解读、院内环境控制等环节都纳入考核,有助于确保样本结果的准确性。”顾兵说。

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测,更强调时效性。前几天,顾兵参加了一场多学科交流会议,重症医学科的同道直言,“希望检验科微生物培养的速度越快越好,上不封顶”。

“我当时真的觉得压力很大,但临床迫切的需求正是我和团队努力的方向。”顾兵说。

广东省人民医院以心血管为优势学科,因此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居多。该病属于临床重症急症,患者经常一入院就需要手术。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检测要经过血培养、鉴定、药敏等一系列步骤,通常一周左右才能出具诊断报告。“这么长的时间,医生等不了,患者也等不了,于是2021年我们研发了一款3小时之内就能检测出病原体的LDT(实验室研发诊断试剂),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实行免费检测以来,目前已有300多位患者从中受益。”

针对检验医学技术转化率较低的问题,顾兵表示,“医学科学研究分为两条路,基础研究解决机制问题,主要体现在教科书、学术文献、专家共识或指南上;而应用研究解决临床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品、技术和市场上。两者导向不同,研究者需在研究设计之初就选好走哪条路,以从根源上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顾兵团队以感染、肿瘤、心肾为主要研究方向,聚焦重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产品研发。在长期攻关下,近期,他们通过质谱技术筛选到一项早期乳腺癌的标志物。“目前全球还未见相关报道。但我们也知道,从标志物发现、确认,再到验证,以及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期待该标志物最终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人才培养: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的快速、精准检验是有效控制感染的基础,也是诊治感染性疾病的关键手段。为明确诱发感染的病原学基础,进而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率和感染性疾病的致死率,今年3月,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成立了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精准检验专业委员会,顾兵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

“未来是合作的时代、开放的时代,我们必须顺应形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科技防控。”顾兵说,下一步,专委会在办好年会、学术沙龙等常规工作外,还将开展5个合作交流项目,其中包括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者罗宾·华伦合作,绘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耐药筛查率的中国地图,并向世界输出中国经验。“争取上半年跑够100个城市,完成约5万人的免费筛查,并为阳性感染者进行药敏检测,从而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发展为胃癌的路径实现精准阻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顾兵还在科室内下设了一个学科交叉小组,以推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临床与科研虽然不可分割,但需分工合作。所以我们给时间、给制度、给经费,支持一部分成员专注科研,负责与临床医生保持常态化联系,并和生物学、材料学、信息学等其他学科合作对接。”顾兵透露,2022年检验科一共和临床科室进行了102次面对面的沟通,有效增进了学科交流和对临床需求的了解。

在科室年轻人成长上,顾兵也下足了功夫。“人才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支持。虽然年轻人很难站到学术舞台上,但我们的宗旨是,没有机会也要尽力为他们创造机会。”

除了领路人的提携和帮助,年轻医生能否成长为学科人才,还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作为博士生导师,顾兵在挑选学生时,更青睐有浓厚的职业热情、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有灵活的沟通能力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一批真正能帮临床医生解决问题的检验医学队伍。可以说不在临床摸爬滚打个三五年,不历练出一些扎实的本领,根本成长不起来。”顾兵希望年轻人能多一点恒心和耐心,早日独当一面。

?

顾兵向科室年轻人解读相关研究成果。

职业选择:做正确的事,做困难的事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顾兵笑称,“我是个爱‘折腾’的人。”

2006年,顾兵进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他回忆工作的前5年,从不出去聚餐应酬,只一心看书、做学问、搞科研、写论文。“说真的还挺怀念那段纯粹、专注的时光,现在医教研管事务繁忙,已经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顾兵把这段经历形容为“苦练内功”的蛰伏期。为此,他用了8年时间。

2015年,顾兵决定去别的地方闯一闯,他来到了徐州医科大学。“这是一次极其艰难的人生决定,因为在旁人看来,我选择了与‘人往高处走’相悖的方向。”顾兵说,其实他在这里获得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其间,顾兵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个人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1年,不安于现状的顾兵毅然放弃在徐州打拼到的一切,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虽然此前做出了一些成绩,但面对全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未知数。”顾兵心里也曾忐忑过,但时间证明了顾兵的实力。不到两年,顾兵就带领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在产出科研成果、发表高质量论文和创新临床检验手段等方面不断创造佳绩。

“做正确的事,做困难的事”,这是顾兵对自己爱“折腾”的注解。他说,“不要在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所谓安逸是看似每一天都开心,实则会过得越来越困难。而奋斗,是看似每一天都艰难,但日积月累的提升最终会变成一块块基石,让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对顾兵而言,他将继续在重大传染病快速检测新技术与耐药菌感染防控研究领域不懈奋斗。“在地球上,微生物存在的历史远远超过人类,可能某一天人类消亡了,微生物还存在。因此防控微生物感染是人类健康事业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名医简介

顾兵: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美国普渡大学及UCLA访问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广东省“珠江人才”领军人才。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精准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临床基因检测质控中心主任。从事重大传染病快速检测新技术与防控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课题8项。在业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专著18部;获授权专利9项。获省部级奖项8项。

标签:

精彩放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