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快讯 >详情

城内天然居 转角见山林 今日观点

快讯 来源 :引力播客户端 2023-04-20 12:29:28

城内天然居 转角见山林


(相关资料图)

——苏州城市更新三策之一:微小空间提质的美学逻辑

樱花落尽见海棠,紫藤架下闻木香……在苏州,春天不会辜负任何人。

随着电梯慢慢上升而逐渐展开的轨交出口《春日樱花图》、竖立在北寺塔边的“门面”柿子树、藏在居民大院的鲜红枸骨树、矗立在独墅湖畔的“一棵树”……粉墙黛瓦的苏州宛如一块天然画布。一个个看似简单的自然之景,却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点睛之笔——黛瓦花窗因为一株腊梅而有了生机、一汪池水因为一棵杨柳多了些许妩媚、一条青石板路因为玉兰而添了春味……在“苏州”这块画布上,看似简单的自然之景,也仿佛自带“艺术气息”,上千年的古城文化熏陶加上充满匠心的城市规划,让先天的自然之美也拥有了“高级感”。

去年7月,苏州发布《苏州市“公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建设城乡公园“自然—城市—社区”三级体系,开展闲置用地复绿、老旧公园更新提升,织补扩展绿地空间与公共服务功能,统筹推进“城园共融”。姑苏古城更是立足建设“大景区”理念,打造文雅精致的园林式景观风貌,将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外延至古城公共空间,注重庭院、街巷绿化,以苏式手法更新提质古城内微小空间,彰显古城特色风貌;老城片区打造古韵新致的新苏式景观风貌,形成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景观风貌特色,展现古城的“AB面”;新城片区则打造现代简约的都市化景观风貌……

最近,古城内众多街区完成了“微更新”。记者深入街头巷尾,沉浸式采访了一系列夯实绿色发展底色、完善绿色空间复合功能的城市更新“操作”,体验了“园林人家”的魅力,更感受了“居然城市有山林”的城市美学。

矗立在独墅湖畔的“一棵树”

“意外”之美

“你一句春不晚,我便到了真江南”,一句网络流行语,让无数人奔赴苏州。

进入三月以来,苏州的各大景点比肩接踵,溢出来的游客将背街小巷也挤得满满当当,苏州的旅游人流量回到了三年前。29岁的周筱月特意请了年假,到苏州来“轧”一“轧”。这是周筱月第四次来苏州,距离上次来苏州已经过去两年,但她依然对苏州的春天念念不忘。与之前不同,这一次的旅游路线,是精品小众线路:留园、山塘街、皇废基、定慧寺巷、大新桥巷3号……穿过古城,在背街小巷里感受古城不经意的美,是她此行的目的之一。

“我在网上刷到视频,苏州的很多道路包括背街小巷都很美,这次,我就是冲着它们来的!”周筱月的目的很明确,三天时间,她沿着规划好的路线一一打卡,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路上总会收获惊喜:民治路上的无刺枸骨,鲜红果实仿佛玛瑙,从苏式小院深处向半空中延伸;道前街、干将桥、姑胥桥、桐香立交等地,沿途的花箱与古城街巷交相辉映……“真没想到,如今的苏州,角角落落随手一拍,都是绝美风景!”周筱月满足地告诉记者,这一趟来得值!

苏州的美,绝不限于此。

在古城区的留园,鲜红的山茶“瀑布”从墙边倾泻直下,获得春雨滋润后显得愈加娇艳。园林与山茶相互成全,舞出最美姿态。

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大道西的樱花荣登“城市顶流”,粉与蓝构成春日蓝调,组成“最美CP”。向远眺望,海关大楼成了樱花的天然背景板。繁华都市与自然生态,在这里和谐交融。

在虎丘区,当季限定的“樱花列车”即刻出发,搭乘这班开往春天的列车,沿途春光正好,入眼皆是风景。焕然一新的“秀岸站”到处点缀着樱花元素,飞奔的电车像一条灵动的粉色绸带,浪漫气质拉满……

生活需要意外之美。世间万千浪漫,常藏于日常琐碎,于不经意间露出刹那柔情。和周筱月一样,这些游客的初衷或许是打卡某个景点,但真正到了苏州才发现,这座园林城市不单有园林,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巨型园林。这里的一草一木皆充满设计感,是苏式美学的极度浓缩;这座城市的规划,因为承载了最底层的美学逻辑,所以充满意外之美。美学家说,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能够在不经意间唤醒对生活最原始、最纯粹的感受力,也是众多网友对在苏州能捕捉到“不期而遇的美好”乐此不疲的原因。

太湖大道两侧樱花绽放。金洲宇 摄

“转角”之美

住苏州城内,似天然而居。

姑苏区绿化管理站副站长滕芳芳告诉记者,花境景观立足于江南地域特色,采用“因势造景”的方式,充分利用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在粉墙黛瓦的城市画布上,创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植物景观,因地制宜搭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叶家弄是干将路的一条支巷,两侧高大的樟树是炎热夏季里行人的遮阳伞。最近,属地社区请来专业画师,以天然的树洞为“画布”,在粗壮的树干上作画。一幅幅精巧的树洞画让老街巷多了灵动的气息。“古城就是一块天然的画布,一草一木都是我们创造美的元素。”双塔街道定慧寺巷社区党委书记叶芸说,城市的美学,在于对在地文化的挖掘和创造,为百姓的生活创造美好。从园林里到园林外,从城市里到乡土间,自然山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的“公园城市”正成为生态宜居城市的“苏州典范”,也成为全国各地游客心中的“大美江南”。

近年来,苏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绿化实事项目为抓手,持续有力推进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建成了环古城河风貌带、苏州湾湿地绿化景观等400余项景观绿化工程;充分挖掘苏州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题材,开展“美丽街区”建设,针对不同类型街区,开展城市管理全要素设计引导,做好全天候、全过程、一体化管理;出台店招标牌个性化设置导则,引导店招标牌设置充分体现人文精神、遵循商业规律、彰显城市美学,促进广告招牌与城市街景相协调,与产业形态相和谐……如今,放眼望去,苏州城的每一幢楼、每一条路,甚至一个电箱、一座路灯杆,都如画中之景,相存相依。滕芳芳认为,柔化每一条空间边界,建立人与自然的对话,在同一城市空间中实现自然、文化、商业的无间融合,才能不断激发城市活力,满足市民游客“转角遇见美”的美好愿景。

以姑苏区为例,绿化管理部门在干将路、平海路、道前街等多条道路精心设置花境景观,每间隔一段距离便有不同类型的立体式景观小品,美人蕉、美女樱、银叶菊、羽毛枫等植物组团配置,与景石完美搭配,营造出疏密有致、五彩缤纷的街头景观,让市民在等候红绿灯的片刻时光也能稍作休憩,欣赏融汇东西方造景手法的花境景观。

出门见绿、移步入园,转角便能遇见美——散落在城市各处、形态多样的微景观、微空间,既符合几何美学的原理,又给居民触手可及的“小确幸”。无数个转角之美,让宜居可见可得可感,让城市不再是“水泥森林”,而是人们天然而居的心灵放飞地。

“沉浸”之美

天然之居胜在山林之美。山林悠然得以身心沉浸。现代人追求的心灵归属,其实就在于时时处处能触碰到自然之美。

苏州人对于美学的追求,不仅仅在于“颜值”上,更在于体验感上,因此也演变出“苏式=舒适”的美学概念,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始终秉持。去年以来,苏州市紧紧围绕打造“处处皆景、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目标,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口袋公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还融入儿童友好、游憩休闲、体育健身、文化科普、公共服务等复合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绿色公共空间。姑苏区通过拆围透绿、见缝插绿,改造提升相门新村小游园等10个口袋公园,打造百姓可达性强、互动性多、渗透性高的“15分钟绿色服务圈”。

在姑苏区住建委副主任颜维强看来,城市景观已经构成当今最重要的审美文化之一,和历史上所有挂在墙上、放在画廊里的艺术品不同的是,城市景观是在更广阔和开放的空间里,沉浸式体验——用视觉欣赏、用嗅觉呼吸、用听觉聆听、用触觉触摸的可参与的公共艺术和立体文化,支撑着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所以尤其应该重视。

“追求和谐,绿色景观设计的色彩搭配,到路边配电箱的造型图案,再到某一处角落里的无名店铺的店招设计……处处皆是巧思,也皆是美学的延伸与实践。”文化学者、《苏州园林趣谈》《园林花笺》作者柯继承认为,真实的城市生活,可以是隐藏在酒巷深处的一家小店、邻里温柔的交谈寒暄,也可以是绿意盎然的口袋公园、行道梧桐投下的伟岸树影,或是弥漫在空气中的桂花香气,“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更乐意看见那些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文化底蕴以及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学环境越来越多地回归视野,折射出苏州人置身片片绿意中构建起的独一无二的生活美学。”柯继承说道。

城市景观是通过色彩来传达反映城市特色的语言。为此,绿化管理部门邀请国内外重磅园林、色彩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谋划,小到一花一草都无比重视,力求精准呈现苏州韵味。“比如,苏州的底色是水墨淡彩的灰,古城自然是水墨画的重心,所以在绿化‘用色’上要更加慎重。色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和周边和谐不和谐。”颜维强一语道破其中的奥义。一个城市的美,需要整体的美感,才能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境界。近年来,苏州将珍贵的园林艺术特色放大,不断推进“园林外移”至一个又一个的公共空间,构建“人工山水城中园”的艺术特色和“自然山水园中城”的生态空间,积淀着集传统文化、美学哲理于一体的卓越价值。

沉浸入情,物我两忘——原本就是造园者的初心。今天,城市管理者将这一理念运用于微空间的更新提质,达到了在苏州古城天然而居的实效,其美学逻辑的深刻,可见一斑。

(选题策划 沈红娣 高岩 稿件执行 王可 严松)

标签:

精彩放送

返回顶部